一本精彩的白茶科普书是怎么练成的?

一本精彩的白茶科普书是怎么练成的?

4阅读 2019-03-08 01:53 文化

生活本没有定义,活出自己的方式,才是至真至美。我们能做的事情并不多,很多事是无能为力的,去做你真正热爱的那件事就好了。我要做的,就是为你泡杯茶,做着做着,你会发现有光的路途。一杯茶里见人心、见人情,此生,只为持续做一个即兴又深情的人,不虚度、不辜负。 


茶的起源在中国,数千年来,无论时代如何更迭、社会怎样变迁,它始终伴随并滋养着人们。


茶是至清至洁之物,不论你认识程度如何,欣赏能力为何,它都如实地呈现出它的内容物质和内涵元素。它雅俗共赏,可饮可食,可浓可淡,它可入药却更是绝佳的保健饮料。正因为没有分别心,所以它雅俗共赏;更因为没有强制性,所以它信手拈来,可宾可主,可有可无,成就一个绝佳的文化载体。它保有自我,却给予使用者极大的空间,相同的茶因产地、季节、气候、采摘部位,制茶师父等因素,而显现出风格迥异、表情不一的样貌。即便制作完成,也会因泡茶人的不同,泡法上的不同,每道茶汤的不同,和一块喝茶人的不同,产生丰富多彩的变化。而这饱含生命张力的“变”,因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的结合或熏染,呈现极佳状态,这时就因妙趣横生而达到妙不可言的境界。


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向来讲究文以载道,“志于道、据于德、依于仁、游于艺”,而茶极大比例在生活中滋养人们,早已形成一种生活乏道。一百余年前西方给中国带来了鸦片,发动茶叶战争,也带来了百年浩劫,今日,中国却回敬西方乃至于分享全世界以茶,通过传统中国文化的思想养分,提供一个不仅适用于当代,乃至于未来,可以深刻思考人与人、人与物、人与自然维持和谐友善关系的有效途径,进而达到养身、养心、养天地的茶道境界。



在作为桌上那一道银白或黄绿的饮品之前,福鼎白茶在怎样的景象里生长,它经历了怎样的故事,毫香蜜韵又是怎样形成与演变的呢?


我的第一本茶书《白茶时间》出版后,虽然好评如潮,但我总感觉缺点什么?!于是,我决定从外国人写的茶书入手,探寻福鼎白茶作为外销特种茶、曾经的皇家“贡茶”的奥秘,希望从深层次的认知“毫香蜜韵”。从美国人威廉.乌克斯的《茶叶全书》、英国人艾伦.麦克法兰的《绿色黄金.茶叶帝国》和英格兰植物学家福琼的《两访中国茶乡》到日本人冈仓天心的《茶之书》,再从欧美专家、学者对白茶的药理研究论文,等等,我读了又读,寻找有关白茶的蛛丝马迹,解读“毫香蜜韵”的因子。


“白琳茶条子紧而细小,优等茶多带有白色芽尖,是中国红茶中外形最好的。茶汤鲜明而芳香,但缺少浓味......”“白毫茶......在形式上,乍看好像一堆白毫芽头,几乎全为白色,而且非常轻软,汤水淡薄,无特殊味道,也无香气,只是形状非常好看,中国人对这种茶常出高价购买......”这些外国茶书有关白琳茶和白毫茶的描述让我激动不已:100多年前,英美学者对白茶如此厚爱,这就是白茶的魅力啊!


作为最古老的茶叶,福鼎白茶更是天工开物的生动例证。其发源于商周,种植于两汉,经传于南朝,兴盛于唐代,辉煌于宋元,创制于明清,衰微于民国,复兴于当代。在历史上,福鼎白茶是闽茶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连接中外的重要外贸商品,以“毫香蜜韵”傲立茶界。


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07年以来,福鼎白茶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,可如果不知毫香蜜韵,就无法感受福鼎白茶的魅力。但是,毫香蜜韵该怎么理解呢?众说纷纭。有的人认为是福鼎白茶特有的香气,有的人认为是福鼎白茶特有的清淡滋味,有的人说是福鼎白茶特有的物质性,也有人说是人喝茶的一种感觉......一直以来,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,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福鼎白茶的传播。


“毫香蜜韵”令人回味,又令人望而却步,常被提起,却也常常谈及色变。没喝过福鼎白茶,便不知有“毫香蜜韵”之说;不知“毫香蜜韵”,更品不出福鼎白茶之真味。



茶是会呼吸的、是有灵性的生命。对白茶的喜欢,才有了对白茶的痴迷,赶上好的白茶,会狂喜不已;错过了好茶,一样也会意情欠安。碰到好茶,就会把它收藏起来,待到适宜的时分,拿出来泡一壶,品尝着茶的喷鼻,诉说着白茶的好。喝着茶,想着远方的你,愿此刻,时间为白茶而停下。福鼎白茶越喝越多,也越来越讲究,深感福鼎白茶不仅是个特殊的富民产业,还是一座尚未探明储量的文化矿藏,在《白茶时间》的基础上,有待于进一步挖掘“毫香蜜韵”的精髓。茶路漫漫,深浸其中,我觉得这是一件再美不过的事了,也就有了这本书。


这是一本低到泥土里的书,饱含泥土和茶叶的芳香。


这是一本向太姥先贤致敬的书,沿着他们走过的路,能再来一遍,就是幸福。


这是一本从提出假设并给予论证的书,这里有关于福鼎白茶的深刻认知。


这是一本群策群力的书,企业、文人、学者、茶农共同缔造了这本书。


这是一从“茶+”视角看茶叶的书,着力福鼎,辐射福建,放眼中国白茶。


这是一本多样文本聚合之书,开启了茶叶书写的更多可能性。


这是一本寻觅山头之书,地理人文民俗多有呈现。


这是一本艺术之书,如同打开福鼎白茶的前世今生。


当然,毫香蜜韵离不开福鼎白茶独特的生长环境、制作工艺和品饮方式,也离不开人文的渲染。本书从毫香蜜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进行了全面的阐释,梳理了从古到今、从国外到国内人们对福鼎白茶特质的认知过程,让大象无形的毫香蜜韵变得更加具体可感,更加通俗易懂,为广大茶叶爱好者清晰地破解了福鼎白茶的毫香蜜韵之密码。


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茶,毕竟是用来喝的,好茶只有喝后才能感知到。所以,对毫香蜜韵的认知是一个漫长的建构过程,本书只是这个建构过程的一块砖,其本意是希望能引出玉来。既然是抛砖引玉,就一定不完美,恳请广大读者多“拍”、多探讨,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! 


事茶二十余载,时常想起,那山、那云、那片林、那茶。记忆的村庄,火炉生香。轻烟绕梁,一米祥和映纱帐。倚窗目远,小溪潺潺,百鸟嬉园,一个个和声,悠扬在风中。芬芳十里,携涌而至,我的茶世界,是那样的美丽、恬静。一书、一茶、一整天。我有书,你有茶,我们一起讲品茶故事,可好?


福鼎白茶的故事,从这里开始。


本文节选自《毫香蜜韵》 

上一页:把握新机遇,实现新跨越∣六大茶山2019年度经销商大会暨新品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